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海上抗超高溫低滲透儲層鉆開液配方設計及應用效果(一)
> 鏈烷烴的表面張力與內壓、比例、溫度的關系
> β-乳球蛋白質納米纖維制備及界面吸附和界面流變行為分析——摘要、材料與方法
> 咪唑類離子液體對不同煤塵潤濕性能的影響規律(上)
> 復合劑對不同基礎油界面張力的影響差異
> 不同兩性聚合物界面張力、溶解性能及抗鹽性檢測結果
> 測量表面張力/界面張力的儀器有哪些?怎么選
> 采用殼聚糖-三聚磷酸酯-百里香納米顆粒經熱噴墨打印而成的新型活性包裝材料——材料和方法
> ?達因值(表面張力系數)對材料表面性能的影響
> 甜菜堿型兩性表面活性劑與有機膦酸鹽防垢復配,有效降低樁西原油體系油-水動態界面張力
推薦新聞Info
-
> 超低界面張力環保型高溫高鹽油藏的驅油表面活性劑配方比例及制備(二)
> 超低界面張力環保型高溫高鹽油藏的驅油表面活性劑配方比例及制備(一)
> 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的關系|寶玉石接觸角的測量結果和表面張力計算方法(三)
> 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的關系|寶玉石接觸角的測量結果和表面張力計算方法(二)
> 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的關系|寶玉石接觸角的測量結果和表面張力計算方法(一)
> 表面張力儀系統測定:溫度范圍內甲基九氟丁醚的液相密度與表面張力
> 一套低溫、高壓懸滴法表面張力實驗測量系統實踐效果(三)
> 一套低溫、高壓懸滴法表面張力實驗測量系統實踐效果(二)
> 一套低溫、高壓懸滴法表面張力實驗測量系統實踐效果(一)
> 不同溫度下純有機物液體表面張力估算方法及關聯方程(二)
東辛原油酸性活性組分油水界面張力、動態界面擴張流變性質研究(二)
來源: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瀏覽 563 次 發布時間:2025-06-19
2.2原油活性組分的動態界面擴張流變性質
原油活性組分吸附到油水界面上,形成界面吸附膜。膜內分子與油相間存在擴散交換,因此,吸附膜同時具有彈性和黏性。其中,擴張彈性(εr)與吸附膜內分子間相互作用有關,而擴張黏性(εi)則與對抗界面形變、試吸附膜重新恢復平衡狀態的各種弛豫過程有關,其中擴散交換弛豫過程是吸附膜必不可少的過程。界面膜的特性可以用擴張彈性和黏性來表征。不同質量分數膠質的界面動態擴張彈性和黏性見圖3。
從圖3(a)中可以看出,在實驗初期,膠質分子在界面的吸附較少,膜內分子間相互作用較弱,擴張彈性較低;隨界面老化時間增加,活性分子在界面上富集,界面吸附膜排列更加緊密,膜內分子間作用力增強,彈性也隨之明顯增大;當界面吸附接近平衡時,彈性也接近其平臺值。對比圖1和圖3(a)可知,不同質量分數膠質動態界面擴張彈性與動態界面張力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基本上是一致的。
圖3不同質量分數膠質模擬油的動態擴張彈性和黏性
由圖3(b)可以看出,擴張黏性與彈性的變化趨勢是類似的,不過黏性達到平臺值的時間要短于彈性。這是由于隨著界面吸附分子數目的增加,擴散交換等過程也更加頻繁,形變導致的能量中有更多的部分耗散在環境中,因此黏性也隨時間變化而緩慢增大至平臺值。在達到最終的平衡之前,界面分子數目的變化對相互作用一直存在較大的影響;而在吸附后期,界面分子濃度對各弛豫過程的影響已經不大。因此,動態擴張黏性先于彈性達到平臺值。
2.3振蕩頻率對原油活性組分界面擴張流變性質的影響
界面擴張流變研究手段是通過記錄平衡界面在收到擾動時的變化來獲知界面膜的信息,因此,擾動的程度和擾動的快慢是決定擴張流變參數的兩大外在條件。在一定擾動程度的范圍內,擴張參數維持不變,這個范圍稱為線性范圍,擴張流變的實驗均在線性范圍內進行,這就排除了擾動程度的影響。擾動快慢可用擴張頻率來表示,對于不同性質的界面膜,由于存在不同類型的弛豫過程,或者各弛豫過程的貢獻不同,則隨著擴張頻率的變化,擴張參數會表現出不同的變化規律。因此,可以從擴張彈性和黏性的頻率譜來考察界面膜的特性。
擴張頻率對不同質量分數膠質模擬油的界面擴張彈性和黏性的影響見圖4。從圖4中可以看出,隨著頻率降低,總體上擴張彈性和黏性均逐漸減小,說明膠質在油水界面形成的是黏彈膜。當界面變形速度較慢時,各種弛豫過程有足夠的時間去修復由界面面積變化帶來的界面張力梯度,因而擴張彈性和黏性均隨頻率的降低而減小。
圖4頻率對不同質量膠質模擬油擴張彈性和擴張黏性的影響
實驗對lg|εr|-lgω斜率的分析來定量表征頻率對界面膜性質的影響。在整個理論頻率范圍內,彈性從接近于零逐步升高至平臺值,有幾種類型的主要弛豫過程,lg|εr|-lgω曲線上就會出現幾個不同的斜率。在本實驗的低頻范圍內,一般只會出現一個斜率。由于其它原油組分的擴張彈性和黏性隨頻率的變化趨勢與膠質類似,實驗把各活性組分lg|εr|-lgω曲線的斜率數據列于圖5中。斜率越低,說明彈性隨頻率的變化越小,則界面膜越接近不溶膜。
從圖5可以看出,不同活性組分的lg|εr|-lgω曲線斜率有較大的差別:酸性組分和膠質的曲線斜率均隨質量分數增大而增加,在所測試濃度范圍內都表現出相對較高的黏性;而飽和分和芳香分在低濃度時曲線斜率較小,界面膜類似不溶膜,隨著其質量分數的增加,界面膜轉換成黏彈膜;至于瀝青質在整個測試濃度范圍內曲線斜率均隨質量分數變化不大,且數值較小。實驗濃度范圍內所有活性組分的曲線斜率均較低,說明原油界面膜以彈性為主。
圖5原油各組分的lg|εr|-lgω曲線斜率隨其質量分數的變化
當飽和分濃度較高時,其斜率指數上升,說明界面膜的性質發生了質的變化,這與實驗推測的飽和分中酯類組分發生水解反應是一致的。
2.4原油活性組分質量分數對其界面擴張流變性質的影響
濃度是影響表面活性物質界面擴張流變性質的內在因素。在臨界膠束濃度(cmc)之前,隨著濃度增加,界面分子數目增多,這不僅會增強界面相互作用,體相濃度的增大本身會導致擴散交換的加快,這兩種變化趨勢對擴張彈性的影響是相反的,這就造成彈性隨濃度變化在cmc前就通過一個極大值。
同時,在低體相濃度條件下,界面分子數目增加導致更多的弛豫過程產生,擴張黏性增大;然而,隨著體相濃度的進一步增大,界面分子數目增加緩慢,而體相濃度增大帶來的擴散交換加快起主導作用,黏性反而開始降低。
原油活性組分是界面活性物質,其界面擴張參數隨質量分數的變化規律與表面活性劑類似。以膠質組分為代表,不同頻率條件下的擴張彈性和黏性的質量分數依賴性列于圖6。從圖6中可以看出,不同頻率條件下,界面擴張彈性和黏性均隨膠質組分質量分數通過一個極大值。由于弛豫過程的增強對擴張彈性只起降低作用,而對黏性則作用復雜,因此黏性降低的趨勢慢于彈性。
頻率0.1Hz條件下,不同類型活性組分的擴張彈性和黏性隨質量分數的變化列于圖7。從圖7(a)可以看出,除飽和分因缺乏更高濃度數據外,其它不同類型原油活性組分的界面擴張彈性均隨活性組分質量分數增大先增大后減小,通過一個極大值;彈性最大值高低順序為:飽和分>芳香分≈瀝青質>膠質≈酸性組分。
圖6膠質質量分數對膠質模擬油界面擴張流變性質的影響
如前所述,東辛原油富含飽和分,飽和分中存在蠟組分。當模擬油中飽和分濃度較高時,蠟組分可能以蠟晶的形式析出,對增強油水界面強度有明顯作用,造成擴張彈性的急劇增大。
圖7 0.1Hz時原油各組分擴張彈性和黏性隨其質量分數的變化
從圖7(b)可以看出,不同原油活性組分擴張黏性隨質量分數的變化有所不同。其中芳香分在實驗范圍內隨濃度一直緩慢增大。這是由于芳香分中活性組分擴散交換慢,隨濃度增大,弛豫過程對黏性貢獻較大,而擴散交換對黏性的降低作用較弱造成的。飽和分在高濃度條件下便顯出較高的黏性,同樣是由于酯類水解產生新的弛豫過程,而這類弛豫過程只在界面上發生,對黏性貢獻較大。
3結論
(1)各原油活性組分均具有界面活性,能降低油水界面張力。飽和分中富含蠟組分,其中的酯類與弱堿性的東辛模擬水能夠反應生成活性較強的組分,極大地降低界面張力。
(2)擴張彈性與界面分子數目相關,因此各原油活性組分的動態界面擴張彈性隨時間的變化與動態界面張力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而擴張黏性由各弛豫過程決定,更容易達到平衡值。
(3)各活性組分的擴張彈性均隨質量分數通過一個最大值,其高低順序為:飽和分>芳香分≈瀝青質>膠質≈酸性組分。其中飽和分蠟組分在高濃度時以蠟晶形式析出,增強界面膜強度。
(4)不同弛豫過程對黏性貢獻不同,擴散交換較慢的芳香分的黏性隨濃度緩慢增大;存在界面反應過程的飽和分的黏性在高濃度時急劇增高;而擴散交換較強的活性組分通過一個最大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