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Info
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lián)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Delta-8 動物胃腸道體內中藥物的溶解度的測定——結論、工具書類!
> 池塘由于有機物導致水體表面張力增加而產生了泡沫,如何消除?
> 人從高處跳水會在水面摔死嗎?這與水面張力有何關系
> 釕催化劑合成丁炔二醇醚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劑反應條件及表面張力測定(三)
> 數(shù)碼印花活性墨水品控鑒定從哪些方面著手?
> DEAE-瓊脂糖LB膜的制備方法、最佳成膜濃度及表面電勢測定
> 新的線索澄清了油和水之間模糊的界限
> 基于界面張力弛豫法考察羥基取代烷基苯磺酸鹽的界面擴張流變性質(二)
> 最大拉桿法的基本原理、實驗步驟、影響因素及其在測定溶液表面張力中的應用
> 不同質量濃度、pH、鹽度對三七根提取物水溶液表面張力的影響(三)
推薦新聞Info
-
> 超低界面張力環(huán)保型高溫高鹽油藏的驅油表面活性劑配方比例及制備(二)
> 超低界面張力環(huán)保型高溫高鹽油藏的驅油表面活性劑配方比例及制備(一)
> 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的關系|寶玉石接觸角的測量結果和表面張力計算方法(三)
> 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的關系|寶玉石接觸角的測量結果和表面張力計算方法(二)
> 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的關系|寶玉石接觸角的測量結果和表面張力計算方法(一)
> 表面張力儀系統(tǒng)測定:溫度范圍內甲基九氟丁醚的液相密度與表面張力
> 一套低溫、高壓懸滴法表面張力實驗測量系統(tǒng)實踐效果(三)
> 一套低溫、高壓懸滴法表面張力實驗測量系統(tǒng)實踐效果(二)
> 一套低溫、高壓懸滴法表面張力實驗測量系統(tǒng)實踐效果(一)
> 不同溫度下純有機物液體表面張力估算方法及關聯(lián)方程(二)
液態(tài)Ag-O系表面張力和表面過剩量計算、氧氣壓力和溫度的預測模型——結果與討論
來源:過程工程學報李天骕 劉劍雄 單顯祥 李堪鵬 瀏覽 1173 次 發(fā)布時間:2024-05-28
3、結果與討論
3.1液態(tài)Ag的表面張力
根據(jù)式(7),計算了液態(tài)Ag的表面張力γAg,T,結果如圖3所示??傮w上,隨著溫度的升高,γAg,T呈現(xiàn)近似線性下降的趨勢。從圖中可以看出,γAg,T的預測值與文獻[32-34]具有較好的一致性,但略低于文獻[35]。
圖3液態(tài)Ag表面張力隨溫度變化的趨勢
通過式(9)計算了液態(tài)Ag的表面過剩熵SAg(T),結果如圖4所示。根據(jù)文獻[36],理論上處于更高無序程度(熵)的物質狀態(tài)在較高溫度下更為穩(wěn)定,因此,液體表面結構在較高溫度下可能會出現(xiàn)有序-無序轉變。然而,觀察圖4可知,在臨界溫度(6612 K)以下,SAg(T)隨溫度升高逐漸減小,這表明液態(tài)Ag表面總是保持有序結構。與此同時,液態(tài)Ag表面原子堆積比率與Ag(111)晶面相同的假設也得到了支持。此外,根據(jù)式(9)可知,SAg(T)∝a1/T2+a2/T,a1和a2為系數(shù)。這與前人研究結果略有不同,文獻[37]基于Skapski模型推導得到SAg(T)∝a2/T,而文獻[38]則根據(jù)楊氏方程推出SAg(T)∝a1/T2。
圖4液態(tài)Ag表面過剩熵隨溫度變化的趨勢
3.2液態(tài)Ag-O系的表面張力
根據(jù)式(33),計算了1350 K下液態(tài)Ag-O系的表面張力γAg-O,并將計算結果與文獻數(shù)據(jù)[39-44]進行比較,如圖5所示。觀察圖5可知,γAg-O與氧氣壓力呈負相關。在較低的氧氣壓力下,γAg-O的下降幅度比較顯著;而隨著氧氣壓力增加,γAg-O的下降幅度逐漸減小。另外,計算結果與文獻[39,40,44]吻合良好,但高于文獻[41-43]。這種差異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所采用模型僅考慮了溫度和氧氣壓力,而在實驗過程中,系統(tǒng)的表面張力不可避免地受到雜質的影響。
圖5 1350 K下液態(tài)Ag-O系表面張力隨氧氣壓力的變化關系
圖6研究了在不同氧氣壓力條件下,γAg-O隨溫度的變化關系。由圖可知,當氧氣壓力低于10 kPa時,γAg-O與溫度呈負相關。而當氧氣壓力高于10 kPa時,隨著溫度升高,γAg-O呈現(xiàn)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并且隨著氧氣壓力增加,這種轉變幅度增大。這是因為γAg-O受溫度和氧溶解度的共同影響。一方面,隨著溫度升高,液態(tài)Ag的表面張力(γAg)降低,從而導致γAg-O降低;另一方面,液態(tài)Ag-O系中的氧溶解度與溫度呈負相關,當溫度升高時氧溶解度下降,導致表面氧吸附量減少,進而引起γAg-O增加。因此,當溫度較低時,氧溶解度成為影響γAg-O的主要因素;而在較高的溫度條件下,溫度成為主要因素。
圖6不同氧氣壓力下液態(tài)Ag-O系表面張力隨溫度的變化關系
3.3液態(tài)Ag-O系的表面過剩量
通過式(40)和(41),計算了液態(tài)Ag-O系中的表面過剩量ΓO,Ag和表面偏析因子η隨氧氣壓力和溫度的變化趨勢,結果如圖7和8所示。
圖7表面過剩量隨溫度和氧氣壓力變化的關系
圖8表面偏析因子隨溫度和氧氣壓力變化的關系
由圖7可知,當溫度低于1500 K時,ΓO,Ag隨氧氣壓力升高顯著增加;當溫度高于1500 K時,由于液態(tài)Ag-O系中的氧溶解度顯著降低,ΓO,Ag隨氧氣壓力的增加,其增加幅度減小。觀察圖8可知,η隨著溫度和氧分壓的升高而呈現(xiàn)下降趨勢。這是因為式(27)中的表面偏析平衡系數(shù)KII與溫度呈負相關,當溫度升高時KII減小,導致表面氧濃度降低。此外,在較低的氧分壓條件下,O原子傾向富集于表面;當氧分壓升高時,更多的O原子溶入液態(tài)Ag-O系中,引起η減小。
4、結論
本工作從熱力學角度出發(fā),通過表面能與內聚能的比例關系,研究了液態(tài)Ag的表面張力和表面過剩熵。在此基礎上,通過理想溶體近似模型簡化Butler方程,研究了液態(tài)Ag-O系表面張力和表面過剩量關于氧氣壓力和溫度的變化趨勢,得到以下結論:
(1)在整個溫度范圍內,液態(tài)Ag表面張力隨著溫度升高呈現(xiàn)近似線性下降的趨勢。表面過剩熵也隨著溫度升高逐漸減小,這表明液態(tài)Ag表面總是保持有序結構。
(2)計算了Ag-O系的液相線,并與實驗相圖非常吻合,證明了Ag-O系具有理想溶體性質?;诖?,修正了液態(tài)Ag-O系表面張力關于氧氣壓力和溫度的預測模型,并將溫度為1350 K時的計算結果與文獻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結果表明,預測值與實驗值具有較好的一致性。當氧氣壓力低于10 kPa時,液態(tài)Ag-O系的表面張力與溫度呈負相關;而當氧氣壓力高于10 kPa時,隨著溫度升高,表面張力呈現(xiàn)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
(3)當升高氧氣壓力,或降低體系溫度時,表面過剩量逐漸增加。表面偏析因子則與氧氣壓力和溫度均呈負相關,當降低氧氣壓力或溫度時,O原子傾向富集于體系表面。
液態(tài)Ag-O系表面張力和表面過剩量計算、氧氣壓力和溫度的預測模型——摘要 、簡介
液態(tài)Ag-O系表面張力和表面過剩量計算、氧氣壓力和溫度的預測模型——模型
液態(tài)Ag-O系表面張力和表面過剩量計算、氧氣壓力和溫度的預測模型——結果與討論





